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蝇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先秦〕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罔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
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注释
青蝇:苍蝇,比喻谗人。
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
止:停下。樊:篱笆。
岂(kǎi)弟(tì):同“恺悌”,平和有礼,平易近人。
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
棘:酸枣树。
罔(wǎng)极:指行为不轨,没有标准。
交:都。乱:搅乱、破坏。
榛(zh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谴责诗,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斥责谗人害人祸国。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所谴责的对象以及此诗的作者,历代研究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诗中的“君子”当指周幽王。魏源《诗古微》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褒姒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诗中的“谗人”当指褒姒。不过,这些说法都并非确凿。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32-533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80-481

简析

  《青蝇》是一首杂言古诗,是一首劝戒当政者做恺悌君子而别听信谗言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章,第一章说君子不要听信谗言,第二章说谗言害国,第三章继续斥责谗言的祸害。此诗通篇以营营青蝇为喻,比喻那些向当政者进谗的小人嘴脸,取喻形象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和谴责的力度。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羿射河伯

《楚辞》〔先秦〕

  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河伯化为白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河伯上诉天帝,曰:为我杀羿。天帝曰:尔何故得见射?河伯曰:我时化为白龙出游。天帝曰:使汝深守神灵,羿何从得犯?汝今为虫兽,当为人所射,固其宜也。羿何罪欤?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邵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弗听 一作:不听)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曳杖歌

孔丘 孔丘〔先秦〕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