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遐方怨·欹角枕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斜倚着角枕,掩住红窗,梦中我又到了江南,去了你的家中,她家中的香炉中袅袅升起沈水香燃出的烟。我仿佛看到你洗衣归来,回来时天色已晚,只在窗前沉思默想。淡淡的烟雾轻轻笼罩着你那翠绿的眉黛,月色茫茫。

注释
遐方怨: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此调有两体。此词为单调三十二字,七句四平韵。
欹(qī)角枕:斜靠着枕头。角枕,角制或用角装饰的枕头。
博山:博山炉,香炉名。以盖上的造型似传说的海上博山而得名。又一说,像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此,故名。
沈水香:即沈香,一种香料。
湔(jiān)裙:古俗元日至月底,士女酹酒洗衣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沈宛南归后,词人孤独一人,百无聊赖而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著;张草纫导读.纳兰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1.第2页

赏析

  这首词的前二句为实出之笔,写其疏慵倦怠、相思无绪的情态。白日已经消匿,孤独寂寞的夜晚又来临了。词人斜倚角枕,百无聊赖,而红窗已掩,伊人难归。在这无尽的等待中,词人唯有寄情于梦境,希望能在梦中与心上人重逢。

  “梦到江南”之后,全词便深入梦境的描绘,细致勾画出与伊人相见的场景。其中,“伊冢博山沈水香”一句,巧妙地以博山炉的袅袅青烟为喻,象征词人心中的愁思,而伊人却似那烟雾般飘渺难寻。接着,“湔裙归晚坐思量”一句,更是细腻地描绘出伊人洗衣晚归后,独自思量的情态,让人不禁猜想她心中所思所念,正是那远方的词人。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层次,更使伊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篇前二句为实出之笔,写其疏慵倦怠、相思无绪的情态。接着全写梦境,于梦中见到伊人的情景。而伊人之行止也是情有所思的形象。虽只是几句淡淡的描绘,但婉转入深。尤其是结处二句,含蓄要妙之至。全词清新自然,但读来也颇为动人,写法上则倾向于利用现买与多境的对比,来突出身处现实中的独自痛苦的强烈。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0篇诗文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浙西三瀑布记

袁枚 袁枚〔清代〕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 ,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粱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藉,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风鬟雨鬓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楼题壁

厉鹗 厉鹗〔清代〕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