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
韩偓〔唐代〕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偏偏受上天的恩泽,雨露湿润了喜鹊的羽毛,黑白分明的毛色是大家共知的。
高处营建的巢穴靠近着凤凰的栖息处,闲静时上到龙墀处“喳喳”地叫着。
山鹊化为金印的传说预兆着祥瑞气,飞向九天银河做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
不要怪天涯飘泊居无定所,能托身一处便是万年的琼枝。
注释
营巢:筑巢。
凤阙:汉代宫阙名。皇宫的美称。
龙墀:皇宫的台阶。
万年枝: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简析
《鹊》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鸟儿得自然之恩泽,羽毛光鲜、黑白分明起兴;颔联写鸟儿在高处筑巢,亲近皇宫,暗喻人得高位、近君侧,有发言权;颈联以鸟儿化为金印的祥瑞之兆,比喻人获得荣誉与地位,同时不忘初心,追求更高理想;尾联说即使漂泊天涯,也不要怪罪环境不稳,何处可栖身便是“万年枝”。整首诗以鸟为喻,寓含诗人对正直品质、高位荣耀、理想追求及归宿选择的深刻思考。
韩偓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338篇诗文 68条名句
新晴野望
王维〔唐代〕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唐代〕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