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我家住在横塘一带。
停船我来打听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
我家就临靠着九江,来去都在九江边上。
我们同是长干的人,可我们从小不相识。
下渚的风浪很多,采莲的船只渐渐少了。
哪能不相等待,自己独自迎着潮水归去呢?
三江五湖潮水很急,江湖上风浪常起。
女子轻如花朵,不要怕莲舟过重而不能弄潮。
注释
长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
横塘:即莫愁湖,在今南京市西南。
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或恐:也许。
这组诗的前两章捕捉人生片段里富具戏剧性的瞬间,以简笔勾勒之法,寥寥数语便让人物与场景鲜活呈现、栩栩如生。它不用浓墨重彩渲染,恰似墨笔勾勒;不借妆饰烘托,犹如素色素描;不靠布景映衬,恍若一曲男女对唱;截取主干、略去枝节,又似独幕短剧。题材虽寻常,表现手法却别具匠心。
首篇的剪裁堪称巧妙。横塘女子行舟时听闻邻船男子话音,天真相问是否同乡。仅 “妾住在横塘” 五字,便借女主角之口点明朝向与居处;“停舟” 二字暗藏水上偶遇的机缘,“君” 字暗指对方性别。诗人以一箭双雕之法,省略所有前置叙事,开篇便让女主角直接发声,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文学技巧看,此诗 “声态并现”,达
崔颢《长干曲四首》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这组诗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