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嫋嫋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罇。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静的小屋筑在险峻的山崖上,我高卧石门山上,四周白云缭绕。
崖边小路上长满滑腻的绿苔,纤弱的葛藤从崖上垂落,没有人敢拽着它攀高。
轻柔的秋风吹过之后,青绿的春草又开始繁茂。
远游的好友一去不回,聚会的佳期,何时再来。
那华美如玉的坐垫上已罩满了灰尘,金杯中注满了清醇的美酒,又能与谁共同一醉。
湖面上波浪滚滚,不见归来的船帆,我攀援桂枝徒然张望,无奈地承受着离愁的煎熬。
思念之情,像云天一样深远,孤影独处,又怎能把满怀的愁绪忘掉。
俯身捧起岩下清澈的潭水,洗一把脸,拾头仰看,茂密的树枝间猿群在哀鸣,在荡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谢灵运《游名山志》说:“石门山,两岩间微有门形,故以为称,瀑布飞泻,丹翠照曜。”自宋少帝景平元年(423)辞去永嘉太守回到家乡始宁之后,诗人不久便在石门山上修筑了新居,该诗即为诗人石门山上新居落成之后所作,时间大约在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或二年(425)。

参考资料:完善

1、 丁福林编选.《谢灵运 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第67页

赏析

  诗题四句,带有描述性质,与一般诗题立意不同,旨在突出对石门新居溪山林泉的喜爱之情。

  发端二句,入手擒题,出语峻峭。新居既险且幽,已见迥绝尘寰之意,又以石门披云高卧衬出山势、新居之高,点带出高蹈之情,将营建石门新居的目的和高卧云山的情怀尽皆吐出。三四两句是前两句的补充,写山径苔藓满阶,难以行走,路边葛藤又很柔嫩,无法攀援,点明人迹罕至,与世远隔,石门新居险幽高远的景色也生动地烘托出来。

  “嫋嫋”以下十句,写对好友的怀念。当时,诗人的同道好友孔淳之、王弘之、僧镜游居于始宁、剡县、上虞一带,彼此相去不远。大约在石门新居初成之时,他们曾来欢聚同游。后来,友人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是一首五言古诗。诗题四句,写石门新居险幽高远的景色,旨在突出对石门新居溪山林泉的喜爱之情。“嫋嫋”以下十句,写对好友的怀念。诗的最后六句,则由写景转而为议论,进一步表述作者对生命之“道”的体悟。由景入情而又化情入理,情、景、理交融变化,从而丰富了诗作的内涵,显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灵世界。

谢灵运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146篇诗文  2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邻里相送至方山

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萧临川书

萧纲 萧纲〔南北朝〕

  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登舟已积,殊足劳止,解维金阙,定在何日?八区内侍,厌直御史之庐,九棘外府,且息官曹之务,应分竹南川,剖符千里,但黑水初旋,未申十千之饮,桂宫既启,复乖双阙之宴,文雅纵横,即事分阻,清夜西园,眇然未克,想征舻而结叹,望挂席而沾衿,若使弘农书疏,脱还邺下,河南口占,傥归乡里,必迟青泥之封,且觏朱明之诗,白云在天,苍波无极,瞻之歧路,眷慨良深,爱护波潮,敬勖光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范滂传

范晔 范晔〔南北朝〕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闲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人名)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滂,应对宾客。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